多数上海人婚恋观依然传统(1)
8月结婚,10月离婚,80后出现了这样的闪婚闪离。这是否会成为上海人婚姻状态的主流?上海现实的婚姻家庭状态又呈现怎样的面貌?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徐安琪研究员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比较视野下的家庭价值观变迁研究,自去年12月启动上海地区的问卷调查以来,已完成入户访问和数据整理工作。
调查结果似乎有点出人意料:无论是60后,还是70后80后,面对终身大事,大多数上海人婚恋主流价值观依然很传统。
六成伴侣经介绍相识
自从轻舞飞扬的故事流传开来,网恋便成为现代汉语新词汇中的一员。但在实际的婚姻生活中,网恋占有怎样的地位?真的时尚又实用吗?想要结婚的人们,究竟通过何种途径去寻找结婚对象?
网恋好像很时髦,事实上,70.2%的人认为网恋‘浪漫但不可靠’!徐安琪说,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伴侣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自己认识的为39.6%,而其中通过网上认识的,即使在30岁以下的人群中也不足1%。
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恋爱对象的结交方式存在显著城乡差异城市介绍认识的比例高出自己认识的仅几个百分点,而郊区则要高出54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媒人在上海郊区很受重视。
青少年性教育受重视
一夜情、婚前性行为、同性恋、非婚同居,这些与婚姻相关的非常态,在人群中又得到怎样的评价?
徐安琪说,受访者对婚前性行为的包容度高于婚外性行为。有9.5%的受访者认为婚前性行为没错或正常,但只有0.7%认为婚外性行为没错或正常。
对一夜情、露水夫妻只是偶尔消遣、刺激一下的说法,只有4.1%的受访者认同。
同性恋的包容度也不高。除了33.9%的人表示讲不清之外,只有19.4%的人赞同同性恋是应得到尊重的个人自由的性取向,而反对者达到46.7%。
此外,受访者对同居的态度仍相当保守。75%的人赞同同居比结婚缺少安全感,仅19.7%的人赞同同居可以在婚前相互了解,以确定双方是否合适。
认同单身的中老年人同居可相互照顾,并减少不必要麻烦的比例为29.7%,认同单身男女只要有结婚打算就可以先同居的为16.1%,而认同即使不想结婚也可以同居的仅为8%。
而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上海人则并非像从前那样羞于启齿65.7%的人赞同应告诉青少年避孕方法,66.6%的人反对青少年对性知识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出事的观点。同时,受访者普遍认为青少年不能自由与异性交往,77.1%的人认为青少年结交异性朋友应告诉父母。
许多人渴望白头偕老
离婚是否成了家常便饭?终结一次婚姻,就好比换了件衣裳?对这个常见的舆论猜想,徐安琪不以为然。她说,调查数据显示,婚姻生活并非舆论猜想的那样不稳定。事实上,66.3%的人认为目前的婚姻、恋人关系比较幸福,24.8%的人认为非常幸福,两者合计高达91.1%。另外,95.3%的人自述其婚姻、伴侣关系在近2年内没出现过问题,自述有离婚可能的受访者仅占1%,表示难说的也只有5.5%。
目前的婚姻关系究竟靠什么来维系?调查问卷中同时可选2个答案,结果是,75.5%选择爱情、亲情、感情;58.7%选择责任、良心;30.9%选择为子女。而提到因经济社会舆论或让父母放心、父母反对我们离婚勉强维持婚姻的占12.3%。
调查还显示,虽然目前关于婚姻生活的负面舆论不少,但多数人依然对婚姻生活持肯定态度。现在很少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吗?13.9%持肯定态度,反对者则达到了63.1%,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仅为6.1%。
结婚生子、白头偕老的婚姻观依然占主导地位。徐安琪说,65.6%的人赞同不管怎么说,人总是要结婚的,反对的为15.2%;72%的受访者赞成婚姻是神圣的,结了婚就要白头到老,不赞同的仅为6.7%。此外,84.4%的人反对结婚后不要孩子,对丁克家庭持肯定态度的仅占1.6%。
九成受访家庭较美满
你的家很美满,很幸福,依然是温馨的暖巢吗?
对这个问题,九成受访家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其中,60.5%的受访者认为比较符合,34.0%认为完全符合,共计94.5%。
家庭生活满意度在不同群体中存在一定差异,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较高的受访者,家庭生活幸福度相对更高。徐安琪说,调查统计还显示,家庭生活满意度还与婚姻状况相关初婚者家庭生活幸福的可能性最高,87.8%的初婚者对家庭生活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其次是未婚者,比例为86.2%;其他婚姻状况者的家庭生活幸福排序为:再婚者为72.7%,同居者72.2%,离婚或丧偶者为62.8%。
所谓子女上网成瘾啃老的现象,在受访家庭中仅占1.5%和0.2%。又有多少家庭被酗酒、赌博、婚外恋、子女婚前性行为等负面因素困扰?答案是:2%。不过,职业流动的频繁和竞争的加剧,使不少家庭的经济和工作压力递增,47.4%的受访者述说家庭成员之一面临经常出差、应酬、加班、换岗、定额过高或同事竞争等工作压力,29.1%的家庭因家人下岗、失业、经营亏损、看病贵等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压力。
整体而言,上海家庭呈现出稳定状态。徐安琪说。
【焦点链接】
遇到麻烦大多求助于亲人
上海人遇到了麻烦,会从哪里得到更多支持?调查表明,无论是急用钱夜里有急事,还是照看孩子病残老人照料,求助对象最多的都是家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
从代际互助看,父母对成年子女的帮助,略多于成年子女对父母的帮助。这种差别,父母的感觉尤其强烈28.2%的父母认为双方给予差不多,66.9%的父母亲认为自己给予子女较多或更多;而从子女的回答看,32.7%的人认为双方给予的差不多,认为自己给予较多和更多的仅为35.1%。
一个家庭,通常更多受助于男方亲属,还是女方亲属?统计显示,42.3%的受访者回答男女双方家庭的支持差不多,25.9%的家庭主要得到男方亲属的支持,31.8%的家庭主要得到女方亲属的帮助。
一种有趣的现象是,亲属支持存在城乡差别与郊区相比,市区受访者更多地获得女方亲属的支持,而郊区更多的是双方亲属支持频率差不多。
与此同时,以男方为主的传统观念和居住模式依然存在。年夜饭,小夫妻是与公公婆婆共享,还是与岳父岳母为伴?42.8%的受访者说,他们选择了前者,选择后者的则为20.7%。
婚房,谁家来准备?36.6%的受访者认为父母应该为儿子准备婚房,认为应由女方准备婚房的则要低6.5个百分点。而目前居住的房屋,完全或主要由男方建造、购买、租赁的比例也高出完全或主要由女方建造、购买、租赁近30个百分点。
【焦点关注】
离婚是男性的特权吗?
城乡比较视野下的家庭价值观变迁研究上海地区调查样本以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的方法产生,共调查了9个区20个街道/镇、41个居/村委会,有效样本1228个。
接受调查者中,男性占49.6%,女性占50.4%;20-35岁占25.4%,36-50岁为40.9%,51-65岁占33.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达43.0%,高中占31.5%,大专及以上25.6%。
女性大多主动结束低质量婚姻
几乎所有的调查研究都证实,中国诉讼离婚中的女性原告占了大多数,即使上世纪50年代初也是如此,当时有调查显示,以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大城市880件离婚案来看,女方提出离婚的为546件,占总数的68%;男方提出离婚的占22%;双方都要求离婚的为10%。
2000-2002年对上海11个区832位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单身男女抽样调查显示,协议离婚中,女方先提出分手的占66%;诉讼离婚中,女原告为77%。多数女性因为不堪忍受痛苦的低质量婚姻,主动选择离婚。
离异女性生活状态不逊于男性
由于社会规范鼓励女性表达情绪,离婚后她们更有解脱感;男性则倾向于压抑情绪,不善于寻找外界支持,离婚后的心理适应难度更大。同时,离婚男子的亲职角色转换也更困难,尤其是对子女的生活照料更容易束手无策。
离异女性再婚选择余地大于男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