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货币政策——三学者晋身货币政策委员会猜想 – 女娲之汉

影响中国货币政策——三学者晋身货币政策委员会猜想

影响中国货币政策三学者晋身货币政策委员会猜想

货币政策委员会虽然并非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但对货币政策影响力不小。

在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面临抉择的当口,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非官方专家委员的人事调整,让人产生货币政策或将转向的猜测。

  2010年3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任命周其仁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不再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增补夏斌、李稻葵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根据1997年4月15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货币政策委员会由11人组成,除1位金融专家、2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外,其余9人均来自央行、财政部等部委。

  一为单,二为双,三为集体。此次三位金融专家同时进入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更注重外部金融专家的力量。按照以前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设置,货币政策的讨论容易一边倒,更多的是代表政府部门的利益和观点,如今决策层希望听到更多从市场角度出发、具有经济学思维的专家的建议。

三位委员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除了坚持去年货币政策整体过于宽松,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回归正常状态下的适度宽松的观点之外,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一个专家还是三个专家并不重要,不宜纠结在‘一’或是‘三’上。

  影响有多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当然委员。其他组成人员在货币政策委员会成立12年来几经调整,但金融专家委员始终为一人。

  先后担任专家委员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时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时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

 由于有较高的选拔要求,入选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专家一般都为一线学术界人士。根据《条例》,还需满足以下要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金融研究工作10年以上,非国家公务员,并且不在任何营利性机构任职。

  在美国,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每位成员的观点和思想都受到媒体和市场的诸多研究和关注。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几位历任委员,如李扬、余永定、樊纲等委员的很多言论也都曾引发国际市场的大幅波动。

  据业内人士介绍,李扬是2003年货币政策委员会中最鲜明反对加息的学者,而余永定是坚定的加息派。2004年9月3日,余永定取代李扬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04年10月28日,央行宣布加息。所以,基于当前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都对中国的货币政策高度关注,新任职的三位专家委员的言论也被视为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某种信号。

  货币政策委员会虽然并非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但对货币政策影响力不小。根据《条例》规定:央行报请国务院批准有关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或者其他货币政策重要事项的决定方案时,应当将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书或者会议纪要作为附件,一并报送。

并且,作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能够提前掌握分析和决定货币政策的数据和信息。按照《条例》,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处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召开的10日前,应当将会议议题及有关资料送达委员;在会议召开时,向委员提供最新统计数据及有关技术分析资料。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分析师鲁政委认为,三位金融专家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意味着他们的言论将定期地、正式地向决策层传递,这将对国务院制定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不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则认为,加息或是人民币汇率调整,央行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国务院,至少要主管经济和金融的副总理及以上级别才能决定,三位专家委员不会对货币政策的决策产生外界所希望和想象的那样大的影响。

文章来源:情感两性     men.ngnvip.com/category/qingganliangxing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