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萧阳讲道:太乙辟谷与道家养生智慧
道家养生是指使用道家的一些功法、呼吸方式和术数等养生方式来达到的养生效果,有别与一般的医学养生或饮食养生,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中国的道家养生,是一门凝聚着中国传统养生科学与人天科学和生命科学精华的综合学科。那么,道家养生体系到底分为哪些呢?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业委员周萧阳老师为大家在他的讲座中将道家养生术进行了分类讲解。
周老师说,现代医学在过去只注重身的层次,病因与健康全在身,直到分子、基因,近来逐渐开始注意到精神因素对身体的重要作用。而道家养生包括形、炁、神三个层次,道家炼养术中流传的炼养方多达三千多种,在道书上可找到的起码二百种,大致分十类:
(一)、炼神类。这类方法源出于先秦道家,以调心令契合于虚无之道为要,包括坐忘、心斋、守道、定观、澄心、观心、守一、炼神还虚或炼神合道等名目。宋元以来,内丹书中把直接炼神还虚一类道功称为内丹中的“上品丹法”、“最上一乘顿法”。
(二)、气法类。这类方法源于先秦的“行炁功”,以调制呼吸为门径,包括行气、胎息、闭气、练气、服气等名目,隋唐时代形成一种系列功法,总称“服气”。道书中所记载服气法多达五十多家,大体上可分为服外气、服内元气、存思服气三种。
(三)、守窍类。以意守丹田为门径,有守一、胎息、存神练气等名目。
(四)、存思类。以想象某种形象为门径,略同佛教的“观想”,《服元气法》说:“闭目为想,开目为存”。存思又称“存想”,“存”即令某种“象”长久出现于面前或心中。道书中所载存思方法达五十种以上,大体可分为存思内景、存思外景、存思内外景三种。
(五)内丹类。强调以先天精、气、神为“药物”而在身内练“丹” 的高级功夫,是道教静功中最成熟的。诸家内丹从其修炼法则上的区别而言,亦可分为一二十种。从修炼次第讲,有先性后命与先命后性二途;从修炼形式讲,有一己清修与阴阳合修两种;从修炼方法而言,一般分下、中、上三品丹法。
以上五类,按现代气功分类,可归于静功类。“静功”一词,见于《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道家类。
(周老师的弟子在辟谷)
(六)、动功类。包括导引、按摩、扣齿、鸣天鼓、武术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导引、按摩、叩咽等,常组成系列功法,与服气、存思配合。道书中所载引导、按摩方法,多达数十种。
(七)、辟谷类。亦称“却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大略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唯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道书中所载辟谷服药,有成百种之多。
(八)、服食类。一称“服饵”、“饵食”,即服用某种东西。所服之物大体分草木金石类药物,金石等炼成的金丹(外丹)及符或符水三类。道教宣扬服食丹药,尤其是金丹,可长生成仙,古有经典,今难证验。所服草木之类药物,多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当非无益。道书中所载服食药方有一百多种。
(九)、摄养类。一称“摄生”、“ 卫生”,包括心身两方面的养生之道,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饮食、语言、情绪等方面的保健知识。
(十)、房中类。性生活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锻炼方法,有“御女”、“采战”、“采补”等术,源于秦汉房中术。
道教炼养诸家对各类炼养术的看法不同。一般来说,唐以前,诸家对各类炼养术多兼容并用,唐宋以后,内丹家对内丹及摄养之外的其它炼养方术多持贬抑排斥的态度。如李道纯《中和集·试金石》把炼养法分为旁门九品、渐法三乘、最上一乘三等,将房中御女术三百余条列为旁门下三品“邪法”,金石服饵等四百余条也被列为有害无益的“外道法”;辟谷、存思、服气、搬运、精气、守窍等则列入有治病健身之效的下等道术,唯以成熟的内丹为渐法三乘,以直接修性还虚的顿法(炼神类)为最上一乘。这种分类在内丹家中是有代表性的。事到如今,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金丹符水一类的因具有铅汞毒素而被世人所淘汰,辟谷、存思、服气等因确有治病健身之效而为人所推崇,虽然在观念上已有改变,但道家养生体系的深厚文化内涵还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
周老师认为,道家养生体系是中华根文化“慧学”体系发展出来的,是向内的生命科学,现代科学是“智学”体系,是向外的生命科学,在未来对抗人类疾病的征途中,只有将“慧学”和“智学”联合起来才能成为人类健康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