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依然是最大食品安全问题
每6人中有1人在过去一年里曾发生食源性疾病
一份跨六省、市,样本量近4万人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急性胃肠炎发病率达到0.56次/人年,其中约1/3为食源性疾病,49.7%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中使用抗生素治疗。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8月10日举办的以“食源性疾病知多少”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上,该中心陈艳研究员公布了关于我国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状况的最新报告。
陈艳介绍,这项研究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四川六省、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为期一年,调查人数为39686人。结果发现,我国急性胃肠炎发病率达到0.56次/人年,照此折算,我国每年发生急性胃肠炎人次达到7.48亿,其中因病就诊4.2亿人次,计算疾病负担可造成损失1.7亿个工作日。调查还显示,急性肠胃炎中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0.157次/人年,意味着每6人中有1人在过去一年中曾发生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依然是我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急性胃肠炎患者中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有3.7亿人次,比例高达49.7%,并且许多病人在看医生之前或诊断之前就自行使用了抗生素。
该中心食源性疾病与监测部副主任郭云昌研究员介绍,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工业污染、寄生虫、农药、微生物等原因。由于我国当前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尚不完善,现监测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是腹泻和急性中毒,对于重金属等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尚无法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