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项目和意义(1)
主要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这个要根据您的
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血常规的检查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检查意义 |
血红蛋白(Hb) |
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 |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
红细胞(RBC) |
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
白细胞(WBC) |
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
血小板(PLT) |
正常情况:(100-300)% |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红细胞压积(HCT) |
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减少:各类型贫血随红细胞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 |
80-100飞升 |
MCV小于80飞升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
27-33皮克 |
降低:即为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见于缺铁,慢性失血,口炎性腹泻,胃酸缺乏,妊娠,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升高:常为大细胞性贫血。见于恶性贫血,叶酸缺乏,长期饥饿,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 |
320~360克/升 |
大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或减小,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MCHC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MCHC减小。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
11.5%~14.5% |
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用于贫血的分类 |
血常规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检查意义 |
血小板(PLT) |
正常情况:(100-300)% |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
正常参考值:9-13飞升 |
一般情况下,PLT减低而MPV增高,为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PLT减低MPV也减低,为骨髓病变所致。 |
血小板压积(PCT) |
0.11%~0.28% |
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切除,慢粒。减低:见于再障、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
15.5%~18.1%
|
PDW增大常见于: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 |
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LYM) |
(0.8-4.0)×109/L |
|
中间细胞计数绝对值(MON) |
(0.3-1.0)×109/L |
|
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GRA) |
(2-7)×109/L |
|
淋巴细胞百分数(LYM%) |
20%-40% |
|
中间细胞百分数MON%) |
3-10 |
|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GRA%) |
50%-70% |
|
血常规检查项目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