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观:京沪女人最不能忍受男人无房无车(1)
当下谈婚论嫁,最看重家庭背景的,是黑龙江人;最能接受“拜金女”的,是浙江人;而认为钱多最易导致伴侣出轨的,是江苏人……日前,《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正式发布。这份由国内大型婚恋交友网站发起、有社科机构参与的调研报告,适逢情人节发布,对那些寻找真爱的人来说,有了一个参照。此次参与调查的对象涵盖全国16个地区,北京、 上海 、广东三地相加占近三成,以23-35岁适婚年龄人群为主,基本代表当下70后、80后男女主流婚恋价值观。
调查显示,30岁成为步入婚姻的分水岭,城市人口比全国平均晚2年结婚,但传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仍是主流意识形态。“虽然如此,2010年全国整体婚恋状况中,一个明显特点是,单身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衡日趋明显。”情感专家龚海燕说。
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19岁以下全国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18:100,城市人口的性别比为115:100,已严重偏离正常的男女性别比例。今后几年,随着这部分人逐渐进入婚恋交友的高峰,男性择偶更加困难。很多市民在给身边的单身女孩找对象,感觉似乎“剩女”颇多。可报告中说,20-34岁的单身人口,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比例也逐渐增高。世纪佳缘公关总监任佳男认为,当下“剩男”问题远比“剩女”更严峻。全国人口中非婚男女比例在27岁是199:100,33岁时为293:100;而城市同龄人口中情况略好,在27-34岁间平均为162:100。
如今,“闪婚”、“闪离”已不是新鲜事儿,这种情形与近年来我国结婚率及离婚率均逐年上升一致。这份报告对最近10年全国的结婚人数进行剖析,结果发现,2001年至2005年结婚率处于小幅波动状态,一直维持在800万对上下,但2005年开始,结婚对数不断上升,到2009年底达1200多万对。
报告特别提到了国人结婚年龄推迟的现象。报告发现,2005年时,我国20至24岁的结婚人数占47%;到2009年时,20至24岁结婚人数已下降到37%,这个年龄段的领证比例显著下降。几乎同时,40岁以上的结婚人数,却由2005年的3.9%,增长到2009年的12.2%,5年间增长近一成。
江苏人认为
有钱最易导致出轨
关于地域对单身男女婚恋观的影响,这次调查也有所涉及,《报告粉皮书》为此发布了一个有趣的“地区之最”排行榜。记者注意到,上榜的16个省、市、自治区当中,找对象最看重家庭背景的,是黑龙江人,最不能忍受花心的也是黑龙江人;最看重身高、最不能忍受虚荣的都是河北人;对“拜金女”接受度最高的,是浙江人,或许这与浙江人有钱关系较大。
金钱与婚姻关系的重要性,或许江苏人看得更清楚。这项调查显示,认为经济原因最易导致伴侣出轨的,就是江苏人。
今年单身人口
预计达到1.8亿
报告中,世纪佳缘对今年的全国婚恋状况进行了预测,称处于18-34岁间的单身男女预计将达1.8亿人,其中,城市约6000万。
因为,去年是传统说法中的“寡妇年”,全国的结婚对数增长放缓。报告说,2008年时,全国登记结婚的有1098万对,2009年增长到1212万对,增长114万对;2010年登记结婚只有1250万对左右,仅增长38万对。所以,经过去年“寡妇年”的低迷表现,预计今年登记结婚的对数会有小幅反弹。
而今年有“2011.11.11”这个日子,众多单身男女将今年称作“光棍年”,因而也会有更多的单身人群期盼“脱光”。当下,单身人群中,男女比例失衡,择偶信息不对称,结识异性的渠道有限,阻碍着单身男女们的“脱光”愿望。但愿处于寻找伴侣征途中的单身男女们,会在这一年中找到他们坚信存在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