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情而止于性的亚偷情
亚偷情是没有性,但关系暧昧,在日常的婚姻结构之外,这种特殊的男女情感,悬浮于性与爱之间,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亚状态。这种情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或将影响到社会群体情感评价和婚姻结构认知。
偷情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说,从有文明至今一直是社会所不耻的行为,也是遭受到社会最重惩罚和遣责最多的一个行为,是对中国传统两性观念的一个挑战。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国人对婚姻和婚外男女关系的评价出现很大变化之后,各种沟通工具的发达,很难让潜伏在人类内心的情欲不被越来越多的诱惑所点燃。加之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家庭生活矛盾的加大等等一些原因,会导致在婚姻围城里的人感到久久的压抑,从其主观就会去寻找能放松的对象和机会;另外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偷情的最初和最终目的都是性,对于精神层面没有过多的人关注和具体的界限,而肉体的出轨是以性关系为界限的。而亚偷情的概念是不把拥抱亲吻之类的亲密举动视作两性关系的实质变化,肢体的接触仅限于性以外,而一旦发生了关系,便不会觉得坦然了。大多数人认为,只要不超越最后的界限,偷情一说便不会成立,等等这些就催生了这个边缘情感,比朋友亲密,比情人坦然。
这类关系的对象,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生活圈子以内的人,而选择圈子以外的陌生人,最好是两人没有任何交叉朋友,这样可能更放心去沟通与发泄。而对于循规蹈矩生活着的人们,有机会去结识这类人群的机会只有通过一些公共平台,比如说聊天工具、论坛等等,所以说沟通方式的发达也促成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普遍。
另外,最爱的人总在婚后出现也是许多亚偷情分子的感慨。当一个婚姻中人突然在婚外发现令自己心动的人,就有两种情况可能发生:与他擦肩而过,忍住心中的不甘;与他发展出一段恋情。而偷情的最高境界不是偷情不被发现,而是能偷而不偷。
事实上,偷情和亚偷情的欲望基础是一样的,往往都根植于人类对亲密的渴求,而且这种渴求往往都是没有止境的。很多人不是婚姻不幸福才选择去偷情。人需要从浪漫关系幻想中获得面对现实的精神动力以及安全感,被接纳感,自我认同感,不让人去幻想几乎不可能。没有人可以用理性去控制内心的欲望,去禁止情欲在非现实领域与可心的人演绎爱情。但,偷情与亚偷情在情欲基础上的同源性,这个总结也同样适用于亚偷情:它有时像是人的一种内在情感历程,一种为了情爱的成熟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叛逆;有时像一种精神自慰,情人的追求暗示自己还可爱,主动的追求暗示自己还年轻――自恋;有时可能是无意识在完成早年压抑的情结,为了消除内心的痛苦纠结,来不及考虑到责任与道德――恋父恋母;有时看起来像是寻找一种心理平衡,出轨的后果是让人可以在乏味的婚姻中坚持下来――补偿心理;有时只是为了反叛自己,在爱人面前传统保守,在情人面前放浪形骸――妓女情结等等。
精神的出位往往比肉体的出轨更可怕,我们是否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现在的状态,如果继续往前走,要把握好自己的度,不要让它成为伤害的理由;如果准备放弃,那么,寻找积极的方式来让自己的婚姻幸福!希望我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