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潘金莲就“永不超生”?
言行身不由己,别人却会认为那是你内在心性的外显。
一提起影星胡锦,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她在《金瓶双艳》、《声色犬马》等艳情片里的骚媚模样。息影多年的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感慨地说:当年的观众比较单纯,很容易将银幕的角色代入现实,艳星或肉弹的称号就差不多令你永不超生。当时家人及自己承受很大压力,就是现在,我也不会跟女儿谈起当年拍戏的种种,免得她不开心。言下之意是大家认为她是像她所演的潘金莲那样的坏女人,她对此虽耿耿于怀,但也无可奈何。
其实,这不只是当年观众的问题,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性,心理学称之为归因的基本谬误:亦即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有内在归因远大于外在归因的强烈倾向。胡锦为什么会在《金瓶双艳》里表现得那么风骚?虽然大家明知那是剧本要求她如是去扮演的,但多数人还是会认为胡锦原本就是那种人(所以才会演得入木三分),她在电影里的风骚乃是她内在心性的外显。这就是内在归因。
心理学家钟士做过一个实验:让受测者阅读两篇演讲稿,一篇对古巴领袖卡斯特罗极力赞美,一篇则对卡斯特罗大肆批评,不知道作者写作动机的人,固然一面倒地认为讲稿内容即在反映作者的政治态度;但即使事先告诉他们讲稿只是作者被交派的任务,赞美或批评卡斯特罗并非出于作者的自由意志,大部分人在读后还是认为那也代表了作者真正的政治态度。由此可知,我们对别人言行的内在归因相当顽强,不管对方多么身不由己,我们还是会认为那多少就是他内在心性的外显。
胡锦的无奈提醒大家:如果你想写一本异色小说,深入刻画男女主角的恣情纵欲、咸湿变态……那你可要小心,因为不管你怎么解释,即使说一切都只是为了钱,社会大众还是会打从心里认定你就是你所描写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