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送艾滋患儿就医隐瞒病情
一场急救,搅乱深圳儿童医院神外科六名医护人员平静的生活。4月25日,四龄儿童小峰(化名)因脑外伤入院治疗,因出现颅脑出血,准备手术化验时却查出其是艾滋病患者。这个意外发现让六名参与抢救及后期采血的医护人员心里恐慌。患儿头部遭钝器击伤,出血严重,而其母亲刻意隐瞒病情,参与抢救人员均身着普通防护装置,包扎、处理伤口时与患儿血液有直接接触。
“身上哪怕有一个很细小伤口,只要溅上患儿血液,被感染上艾滋病可能性十分大”,让主治医生朱凤军后怕的是,若没在术前常规检查发现患儿有艾滋病,后果不堪设想。庆幸的是,上周医院为全体医护人员进行HIV筛查显示呈阴性,未发现艾滋病毒。让六名医护人员愤慨的是,男童母亲早知儿子病情,却在抢救前否认孩子有任何传染性疾病,刻意隐瞒。男童母亲阿珠 (化名)解释:“不说是担心医院知道后就不肯治疗。”
上周五,四岁男童小峰在深圳火车站与家人打闹,意外坠落到铁轨上,头部着地,血流不止,家人紧急将其送往深圳儿童医院。
按照急救处理流程,主管护士须详细询问患儿病史,是否有传染病史。但当天主管护士潘女士在询问阿珠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孩子无任何传染病。在签署的入院表格上,是否有传染病史一栏,阿珠果断填写一个“否”字。
4月26日,即小峰入院第二天,血液科紧急送来病理报告,结果让主治医师朱凤军吃惊,报告显示孩子血液中发现艾滋病毒。朱凤军回忆,小峰入院开始就出现低烧,一直找不到原因,原来低烧正是艾滋病发病的明确征兆。当天抢救,阿珠明确说孩子无传染病,且时间紧迫来不及验血,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均身着普通防护装置。按照深圳疾控中心规定,若是艾滋病患者,抢救过程防护要升到高级。但因病情被隐瞒,参与抢救医护人员均近 距离接触孩子的血液或体液,“虽然戴口罩,但一旦血液溅到眼睛里,也是可怕的事情”,即使是孩子的汗水、眼泪,都有传染性,但当时大家未意识到风险。
医院检验科关于小峰的病理报告显示,血液检查发现艾滋病毒。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对小峰进行第二次抽血检验。听到这个消息,让参与抢救的主治医生小曾心头一凉。虽说需二次检测才能确定,但医院HIV检测准确率较高,基本不会有差错。在抢救当天,小曾参与剪线,直接接触到血液,她与给小峰缝针的主治医生朱凤军一样,属于三级暴露。
当值班护士提出对小峰进行第二次血液检测以便确定是否患艾滋病,阿珠却断然拒绝。同时,她向医院坦言儿子是艾滋病患者,因为她本人也是,基于母婴传播渠道,孩子出生即患有艾滋病。由于担心告知医院,医生会放弃抢救,危及儿子生命,因此隐瞒病情。
随后,医院启动紧急程序,立即将小峰送往隔离病房观察,所有医疗设备全方面消毒。医院调查发现,当天参与抢救及后期抽血医护人员共有六人,包括两名医生、四名护士,所有医护人员立刻暂停工作,即刻进行HIV病毒检查。主管护士潘女士表示,医护人员在缝针时被针扎伤是偶尔会发生的事情,而且小峰的伤口还是开放性创口,一旦患者血液进入到医护人员体内,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幸运的是,在上周医院启动HIV检查中,六名医护人员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暂时排除感染HIV病毒的风险。因为艾滋病毒有一定潜伏期,六名医护人员每月都要做一次HIV检测,一直要持续观察半年,确保所有人安全无虞。
“几乎每个携带有传染病的孩子,家长不会如实告知病情,即使是医护人员追着问”,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日常诊疗遇到乙肝或梅毒患儿的几率相对较高,这些都是传染性高危的疾病,医护人员在抢救时防护设备要升级。但无奈的是,出于对隐私或其他因素考量,医护人员主动询问孩子是否有传染病史的时候,绝大多数家长缄口不言,将风险推给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