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幸也会遗传?专家建议父母不要向孩子诉苦 – 女娲之汉

婚姻不幸也会遗传?专家建议父母不要向孩子诉苦

-言传身教

遭遇了不幸婚姻,你会如何对孩子说?选择隐瞒,在孩子面前强作欢颜;还是经常哭诉自己的不幸,让那稚嫩的小手为你抹去泪水;或者喋喋不休地控诉对方的不负责任,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仇恨的种子?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日前接到这样一个案例,可以给不少父母警示:父母处理不当,不幸的婚姻会使孩子的性格、人格受损,他们未来的婚姻甚至可能重演上一代的悲剧。

一个案例:离婚难道会遗传吗?

一日深夜,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心理援助热线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一名中年男子绝望的声音:我好像心理变态,我们俩都思想出轨,我该如何改变她,要和她离婚吗?我真不想活了!

原来这是一名38岁中学教师。他说,三年前,他旅游时认识一个女孩,很聊得来,后来一直保持网恋关系。他感觉自己很对不起老婆。

两个月前,他本想在开心网上注册一个账号纪念这段网恋,就结束了。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妻子竟然和初恋男友,在上面一起建屋种地,已经快大半年了。他还查到妻子在QQ上和初恋男友的聊天记录,他们彼此说无法忘记对方,还说要见面。

虽然我能肯定她只是思想出轨,但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这两个月相处起来很尴尬,同床异梦。不知道要不要和老婆摊开谈,我都快郁闷疯了,也不知她能否改变,真想离婚算了。我是高中老师,教学压力大,担任了教务主任,工作繁重,感情上的事又是一团糟,还要管我妈妈和继父的事,有时感觉很难调整好情绪,感到活的很累,还不如一死了之。他再次表达了想死的念头。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爸爸六七岁时,爷爷奶奶就离婚了,爸爸由奶奶带大的。记得爸爸在我七八岁时说,他很恨爷爷,说爷爷没有尽到作为父亲的责任,说一定会把我和妈妈照顾好,会把这个家庭照顾好。没有想到,在我12岁时,爸爸就因为有其他女人,和妈妈离婚了。从此爸爸再也不管我们,很多年没见过面。他很自私,只顾自己,我恨他抛弃我们,恨他不负责、背信弃义,他不是人。我妈妈变得很脆弱,常在我面前哭诉爸爸的失责。为了让她开心,我把里里外外的事情尽量做到最好,成绩也不错。到了上大学时,妈妈找了一个继父,但经常吵架,分分合合,我也要去协调他们的关系。妈妈常常一点小事就打电话找我,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这点上老婆常常怪我,说‘整天围绕你妈转,好像你妈才是你老婆。’这也让我很生气,难道我关心、孝顺妈妈也有错吗。我常因这些和老婆吵架,后来她也不吵了,不管我怎样,她都无所谓,原来她也在思想出轨,整天都沉在网络里。

一家三代均婚姻不幸,难道离婚真的可以遗传吗?

一些启示:父母婚姻可影响孩子未来

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王铃解释,离婚是不会遗传的,不过每一代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方式确实可以受到上一代人的影响。遭遇不幸的婚姻,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不当言行是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一生。

启示一:单亲妈妈易把儿子当伴侣,导致儿子在自己的婚姻中,作为妻子的丈夫角色失责。

这名来电的中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扮演了妈妈伴侣的部分角色。儿子关心、孝顺妈妈,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当一个家庭父亲的角色过早缺失时,儿子很容易出于对家庭的爱,过早承担起照顾妈妈的责任。比如说他从小要照顾妈妈情绪,听妈妈诉苦,陪伴妈妈,等等。实际上这些事情应当由妈妈的伴侣承担,却被儿子承担了。

这样的结果常常是,儿子成家后,无法专心照顾自己的家庭,人在心不在,也会产生妈妈和妻子争夺自己注意力的情况。如以往在七夕节时,因为担心妈妈心情不好,而放弃和妻子出去玩的计划,选择陪伴妈妈,这样会使妈妈永远不需要去面对自己的婚姻问题,或者说让妈妈没有机会去真正对待自己的婚姻,并且自己也没有很好地承担自身婚姻角色。长期如此,妻子感觉受到冷落,出现思想出轨,在所难免。

建议:婚姻出现问题不宜向孩子诉苦,否则孩子就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启示二:妈妈灌输仇恨,儿子会无意识模仿父亲抛弃家庭。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小孩仇恨父母亲的某一方,那么长大后往往在某些方面的行为,就会与自己仇恨的那一方很相似,心理学把这样的心理现象称为无意识模仿(或认同)。这种无意识模仿背后的动机往往是对父母的潜意识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父母都有一份很深很深的爱,当这份爱被阻断或扭曲时,就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无意识模仿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比如儿子恨父亲抛弃家庭,长大后确往往自己也抛弃自己的家庭。

就像这名中学教师一样,一直在无意识模仿父亲做些损害夫妻感情的事,自己却难以克制。整体上看,他的一些行为像父亲,而父亲的一些行为像爷爷。

建议:即便对方有错,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怪责伴侣,否则孩子很容易无意识模仿被责怪的一方。如,有些家庭爸爸赌博、吸毒或犯罪,或者离婚了,妈妈可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做了一些事情,他自己的会去承担责任。他是你的爸爸,无论如何,在他心里是爱你的。

启示三:永远不要去怪责自己的父母。

有些人成年后会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不当,认为父母没有给到自己足够的爱,对自己不好,而去怪责父母,甚至在心理上留下一个心结。这个心结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态度或教育上,比如可能出现对孩子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父母在他们自己年幼时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因此到了他们为人父母时,也不知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

建议:当你想去怪责父母时,要这样去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生命,而生命是父母赐予的,而且只能父母才能赐予自己生命。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去理解、敬重父母,并且感恩父母。

一点欣慰:对症下药阻断无意识模仿

考虑到这名中学教师自己也有一个5岁的儿子,如果他不能处理好自己婚姻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让悲剧继续重演。王玲给他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建议:

看到妻子思想出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作为丈夫身份的缺失;看到自己的心并没有在妻子身上;看到自己在破环婚姻的潜在心理;去理解妻子,并去负起自己婚姻的责任。建议先无须摊开彼此的事情,改变自己后,看看妻子的反应再做打算。让他回归自己的角色,以妻子为重,把妈妈的部分事情逐步还给妈妈。让他理解到自己对于母亲的付出,是孝顺和爱的表现,同时有很大一部分,不是自己该去做的。从结果来看,妈妈一定是希望他的婚姻美满,绝不是希望因为自己的事情导致儿子婚姻破裂。让他看到在抛弃家庭这个方面,父亲对爷爷的无意识模仿,而自己却在无意识模仿父亲,领悟自己想抛弃家庭的潜在心理。理解父亲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行为是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放弃恨父亲。认识到恨的越深,无意识模仿的越多。

三个月后,这名中学教师主动来电感谢,我现在彻底断了网恋,妻子现在也很少上网了,我也没有去偷看她的QQ记录和开心网。我感觉她随着我的改变,也慢慢把心放到婚姻里。再说我网恋的时间是她的三倍,也没有权利去过多要求她,我能改变,她可能会挣扎,但相信她能改变。

更令人欣慰的是,他还去拜访了十多年没见的父亲。和父亲长谈了一次,终于理解了父亲,没有想到原来父亲一直把我小时候的照片保存得那么完好。突然感觉到这份一直存在的深厚父爱,感到父亲的伟大。

单亲家庭教育

避免三大误区

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常见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点,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培训讲师郑萍说,要让孩子有健康良好心态,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避免陷入三个误区。

误区一:情感暗示过多。很多单亲父母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误区二:一味排斥对方。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孩子听得多了会在心理上排斥另一方,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误区三:过分溺爱。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来源:羊城晚报)

文章来源:情爱感悟     men.ngnvip.com/category/qingaiganwu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