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6000亿:2010年放贷首周即井喷(1) – 女娲之汉

追问6000亿:2010年放贷首周即井喷(1)

追问6000亿:2010年放贷首周即井喷

● 原因:调控预期倒逼银行年初放量
● 对策:专家预计存款准备金率或节后上调 

一天贷出1000亿,银行信贷战事正酣。

2010年1月份第一周,我国银行新增贷款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1月11日,数位来自金融机构的消息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证实,今年第一周的新增信贷相当凶猛。由于强劲的信贷需求以及调控预期倒逼银行年初放量,继2009年天量放贷之后,2010年的信贷走势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超预期趋势。

一问银行

按第一周信贷投放量计算,每天差不多要1000亿元要是以这个速度继续,1月份突破1万亿元简直毫无悬念。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关人士表示。一位来自券商的管理人士则透露,五大国有商业银行1月份第一周即贡献了1800亿元左右的新增贷款。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自2009年第三季度监管层微调适度宽松政策以来,大部分银行在去年年底都积累了大量项目,这部分项目将在今年年初尽早推出。一是因为早放贷早收益,有利于银行业绩;二是由于政策紧缩预期倒逼。一位来自银行内部的消息人士指出,尽管有关2010年具体的货币政策和信贷规划目标尚需接下来的全国两会再定调,但商业银行对2010年的信贷政策已了然于胸:2010年全年新增贷款目标将在7.5万亿元左右,及早放贷有利于抢占份额。

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徐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年初的信贷投放量增加较多大部分是2009年第四季度积压下来的,由于额度限制,银行信贷往往会在1月初突击释放。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待,1月信贷投放迅猛的现象是一种普遍规律,不足为奇。徐斌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预计,从目前来看,1月份整个月信贷规模肯定会超万亿元。

二问监管

这一迅猛的信贷投放情况,已引发监管层极大关注。

按惯例,国家统计局本应于1月11日公布2009年1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未出,央行已出手提高央票利率,

分析人士认为,这显示新一轮调控已经展开。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表示,结合央行2010年央行工作会议中强调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来理解,央行很可能在1月中下旬就开始加强窗口指导,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在2月份春节后上调。

三问效果

一位央行高官向记者阐释货币政策走向时强调,2010年会回到真正意义上的适度宽松;而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解释更为形象:所谓适度宽松,可以理解为如果2009年宽松,2010年就是适度。

据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相关政府部门已经给银行定调今年的信贷投放规模了,投放速度也有一定的指导,银行也据此制订了一定的信贷投放计划。只是目前形势不太明朗,各方面没有定得太死。

根据各银行每年放贷的惯例来看,各季度放贷比例按4∶3∶2∶1逐季递减。根据专家的预计,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绝不会再上演去年的信贷大片了,如此看来,央行调整信贷规模的政策已经释放出实际的效果。

四问通胀

尽管今年的信贷规模和去年的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但仍有很多人担心,去年一年积聚的信贷投放量会在今年不断进入实体经济,天量信贷引发的通货膨胀会在今年集中爆发。在昨日德意志银行举行的中国概念新闻发布会上,该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计,中国CPI年中可能超过4%。预计上半年通货膨胀呈上升态势,在年中达到最高点4%后,下半年会呈现下降态势。

不过徐斌表示,预测通胀需要从2008年底的宽松货币政策算起,2008年底至2009年初大量增加的信贷投放会在一两年后体现在物价的上涨上来,这是没有争议的,但由于目前消费品物价高涨的问题还不突出,所以现在只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他预计,较明显的通胀估计会在2011年年初显现。

郭田勇则表示,从基本面来看,2010年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会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政府调控得当,CPI增速基本控制在3%以下。不过他同时表示,新增贷款的增加、资源价格改革、个别商品价格增长过快将是今年通货膨胀的不稳定因素。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现在部分商品的价格上涨只是一年时间的通货紧缩以后的恢复性上涨,中国出现严重通货膨

胀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我国许多行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其次,过去几轮通货膨胀几乎都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现在全球粮食价格水平较低。(记者 马继鹏 实习生 孙凯洁)

商务部发今年1号农产品预警
2010年01月12日 07:58:45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商务部昨天发布2010年第1期重要农产品进口预警通报,近期奶粉进口出现大幅度增长,商务部提醒相关企业及时关注市场走势,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过量集中进口造成损失。

商务部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系统数据显示,近期企业报告进口到港奶粉数量大幅增加,2009年12月份到货数量达3.1万吨,其中供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为0.5万吨。预计2010年1月份进口奶粉到货超过4万吨,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为0.3万吨,港口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中南等地区。

商务部提醒相关企业密切关注有关信息,在签订新的进口合同和装船起运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均衡装运,分散到货,适度调整进口节奏,避免过量集中进口造成损失。

  >>解读

两因素造成奶粉大量进口

商务部的预警非常及时。乳业专家王丁棉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记者查阅海关总署数据,除了2008年9月份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进口奶粉曾出现大幅增长外,此前的2008年一季度3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奶粉才3.1万吨,相当于2009年12月份一个月进口量。

我国的乳制品企业现在从国外进口的原料奶粉一般是去年9月份下的订单,当时进口奶粉的价格为2万元-2.6万元/吨,可是到了11月份,价格达到了3.4万元/吨。再加上我国北方乳制品主产区进入寒冬季节,企业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过高估计了进口奶粉价格到岸价会继续上涨。王丁棉告诉记者,因为2008年进口价曾达到4.6万元/吨,因此企业大量集中进口奶粉作为储备过冬。

但是企业这一举措将会有很多风险存在,首先这么大的进口量将来有无这样大的需求市场;另外奶粉长时间存放也会有受潮变质的风险。王丁棉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将来价格的走势谁也无法预料。等到4月份随着天气的转暖,国内奶牛产奶进入旺季,若企业再继续大批量进口

下去,为了保证成本,必然要把这些进口奶粉作为原料加工使用完,如此下去势必严重打击国内奶业产业。

王丁棉还向记者透露,目前有消息称,全球最大的原料奶粉出口商恒天然近期有可能下调原料奶粉的价格。(胡笑红 刘志龙)

文章来源:情感两性     men.ngnvip.com/category/qingganliangxing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