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为婚姻做个三期保养(1)
点击进入>>>“家庭婚姻”论坛,聊聊围城里外的故事……
半年前,“婚姻成长小组”在成都悄然登场,这是一个纯朋友圈性质的一个婚姻交流沙龙。昨日,记者走进了这个群体,看他们是如何将婚姻问题堂而皇之摆上桌面,理性讨论,科学分析。
现场
玩耍?训练!
美女罗曼的眼睛被深蓝色的头巾蒙住,成了不折不扣的“盲人”。她将穿越一段爬坡上坎的障碍。要完成任务,她不得不寻求“哑巴”吴浩的帮助。
“盲人”刚一出发,就遇到一个半米高的花台。看着不知险情的同伴,“哑巴”急得团团转。幸好“盲人”急中生智:“如果要上坎,你把我的脚往上抬,反之,则向下拉。”哎,这这个坎到底有多高呢?“哑巴”不能说,只能拉着“盲人”腿,一点点往下挪,反复尝试,直到“盲人”顺利落地。通过“哑巴”的一系列肢体语言协助,“盲人”越走越大胆,跨花台、踏钢管、穿草坪……
昨日下午3时,成都市万和楼小区内,几对青年夫妇就玩起了这样惊险、刺激的“盲人哑巴”游戏,引来行人纷纷侧目。游戏结束后,“盲人”罗曼很有感触:“眼前一片黑,根本没有方向,要把自己完全交给对方,刚开始,非常紧张……”
“别以为我们是贪玩,这可是为了追求幸福的婚姻!”担任队长的心理咨询师芳菲说,原来,这是“婚姻成长小组”组员的一次特别课程,通过游戏训练双方的沟通和信任能力,如同处理婚姻关系一样,只有愿意交付,善于沟通,通过磨合就能让婚姻渐入佳境。
典型故事
A
婚姻癫狂期:奉行“专业”夫妻之道
作为一个喜欢在业余时间钻研心理学、婚姻指导的女子,婚龄5年,31岁的芳菲是“婚姻成长小组”的专业人士,也是发起者和老师。
4、探讨各自的家庭,分享各自“家庭之树”图,发现彼此很多特质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
5、面对冲突进行探讨,研究解决思路。
6、分男女小组表达自己,在群体里充分的抱怨和抗议。发现差异,认识差异。
7、回顾以往内容,畅谈感悟和困惑。分析自己的婚姻几大要素,并达成共同期待。
专家看法
婚姻成长小组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成都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研究员王健认为,“婚姻成长小组”就是一个沙龙性质的交流场所,为夫妻加强沟通、彼此了解提供了一个团体环境。曾经,传统家庭是婚姻的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朋友群体的作用越发重要,沙龙就是顺应了这种趋势,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值得推广。
王健说,就成员结构来看,30——40岁是该组织的主流。因为该年龄段的人开始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事业上也处于上升阶段,双重负重,压力增大,是离婚的最高峰年龄段。2007年我市共有109975对新人登记结婚,离婚数量惊人地达到了35827对,结婚和离婚比例达到了3∶1的警戒线。据专家介绍,结离婚比例达到3∶1,这是婚恋感情的一个临界点,关系到社会家庭婚姻感情的和谐,不及则显示家庭稳定,过则表示婚姻关系非常不稳定,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等。因此,进行婚姻教育,将婚姻家庭的教育纳入科学体系,较多了解两性择偶和相处的知识,婚姻遇到矛盾时,处理问题会更加理性。
小组成员中,5对夫妻(恋人)的交流,正好是彼此的参照和学习。成员的“婚姻成长”,给了芳菲很多启示。“对老公,对公婆,我能做到接纳他们,对他们的想法及时地理解……”芳菲说。老公刘浩立即在旁插话:“别人最难处理的婆媳关系,对她来说不是问题。我妈现在都不和我说事,直接找她交流!”
对这个“专业”的老婆,刘浩显得很豁达:“别人说,你老婆那么专业,你有点小心思都被看穿。但是我觉得,只要心里没鬼,就不用虚她。呵呵!在家里,她是我老婆,不是婚姻专家。”
全程参与“婚姻成长小组”后,再加上平常“开小灶”,刘浩的“成绩”很优秀。说起“盲人和哑巴”等小组活动,他深有体会,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两个才结婚的人,就像一对刚刚组合的搭档。开始会有些困难,但沟通只会越来越畅通……”
芳菲说:“每个人的婚姻都不可能完美,需要不断学习。”“婚姻成长小组”于她而言,既是专业方面的尝试,更多也是自我婚姻的完善和学习。
B
新婚磨合期:“成长”是快乐的
参加“婚姻成长小组”时,罗曼和唐洪结婚刚好一年,正是新婚磨合期中矛盾最尖锐的时候。
说起当初的烦恼,罗曼记忆犹新:“比如说做家务,凭什么我就要承担至少九成的家务活呢?凭什么他的臭袜子和内裤都要我来洗?我们同样在外上班挣钱,他加班是有酬劳的,但我做家务活却是没有酬劳的……”这个问题,困扰着当时的新婚小两口,常常为此发生争执。罗曼的理想状态是自己做七成家务,丈夫做三成。但事实上,她要做九成。从“婚姻成长小组”结业后,两人的家务比例并无明显改变,但争吵却少了。
还有很多“难以启齿”的要求,罗曼觉得也不好直接和老公交流。“比如说,我希望浪漫一点,他对我温柔一点。这些,都不好直接开口的。”但是在“婚姻成长小组”的活动中,作为活动成员之一,罗曼是代表女性当众发出这些怨言和希望时,就显得很自然。而男人们,也了解了女人的心思。“传统教育中,缺少性别教育。男人不懂女人,女人不懂男人。”罗曼认为,“婚姻成长小组”的这种朋友圈式的半正规课堂,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也因此成为婚姻磨合期的润滑剂。
对于夫妻彼此理解这个问题,一个组员用了“想通了”这个略显消极的词,但罗曼却说:“是夫妻之间彼此接纳。”她提到一个叫“家庭之树”的游戏。就是夫妻分别通过父母、亲友,去寻找家族成员中的性格特点,这样来分析爱人的性格。最后,她发现老公身上的性格缺点是他家族中共有的,要改变几乎是不可能。“那就只有接纳,彼此接纳是婚姻保持的基础。”
C
婚前观望期:学会接纳 勇敢“婚”了
昨日的培训课程,大都是夫妻双双,好不恩爱,唯独王然孤身前往。面对组员的诧异,他赶紧澄清:“我和老婆约好今天要来,她临时出差去了……”此话一出,众人才松了口气:“他俩啊,可是咱们中最热闹的一对,别看他们现在结了婚,正在筹划‘添丁’,但婚前,两人闹得鸡飞狗跳,差点就‘拉豁’了……”
王然和田甜的故事被组员津津乐道,恋爱后,王然经常在“哥们”芳菲面前抱怨:“你们两口子怎么那么恩爱,我怎么就掉进了深泥潭呢?太倒霉了!”原来,当时已在政府部门上班的王然,女友田甜还是一名大学生。两人的经历和认知常有差异,吵架动手都是家常便饭。芳菲邀请王然参加了“婚姻成长小组”的课程。
在一堂“抱怨课”上,夫妇双方要指出对方的缺点,大家就“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这些话让王然瞠目结舌:“你们可是我心目中的‘模范夫妻’啊,原来也有矛盾!”王然说,那次课程以后,他最大的收获是:“每对伴侣都有矛盾,每个人都有缺点,关键看你是否能接纳。”
那以后,女友依然喜欢逛街,不喜欢做家务,但王然的心态变了:“人家的老婆也差不多嘛!”参加完历时2个月的16堂课程后,王然和田甜结婚了。王然发现,老婆也在悄悄改变,岳父有时会看不惯他的一些生活小习惯,田甜就会“力挺”:“他本来就那样嘛,你习惯他就好了!”
情事链接
婚姻成长训练营
在武汉,由一个组织设计了“婚姻成长训练营”,主要针对已婚夫妻举行婚姻成长活动。以达到增进婚姻生活的质量、加强夫妻相互冲突及化解冲突的能力、建立夫妻正确的观念沟通等方面的目的。该活动每月举行两次训练,为期一年。
记者 杨方毅 杨婕 摄影 廉钢
名词解释
婚姻成长小组
“婚姻成长小组”是由心理咨询师芳菲在半年前发起的,组员是5对夫妇,年龄从25岁到40岁不等,包含了婚姻中好几个阶段。他们都是芳菲的朋友。
“因为学习心理咨询,我参加过婚姻成长课程。一些朋友在婚恋过程中遇到难题,也爱打电话找我倾诉和咨询。我想,既然大家都是朋友,不如在一起就婚姻问题做一些学习和交流。”芳菲这样解释倡导“婚姻成长小组”的初衷。
成立半年内,小组已经开设了16堂课程,包括划分各自的家庭族谱性格、公开抱怨课程、催眠想象等课程。芳菲表示,参加“婚姻成长小组”的课程并不会真正改变夫妻的性格,关键就是指导两人相互接纳。
“婚姻成长小组”课表摘录
1、明确信任尺度,澄清对婚姻的期待,细化到家务分配,父母赡养等具体问题。
2、以夫妻为单位探讨,感受不同的夫妻有着的共同困惑。
3、探讨自己和假想对方的性别立场,以感受不同性别对待同样问题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