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医里的“虚虚实实”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黄帝内经》
学习中医,经常为汉语古文的丰富多彩赞叹不已;但解释中医,却又为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头痛不已。凡是对中医有些概念的人,看医生时总喜欢问:医生,我是虚还是实?医生的回答很爽快,要么虚,要么实。好了,你再问问自己,什么是虚,怎样是实?这样一想,又糊涂了。虚和实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也说不上来。
虚字好理解,身体虚弱嘛,回家该好好补补;实呢?身体壮实?不可能啊,这还病着呢!所以,中医所说的虚和实,都是一种病理状态。
这两个字都不是什么好话。实,说明你体内邪气亢盛;虚,代表你身体正气不足。邪气,包括一切的致病因素,中医说的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之类,西医说的病毒、细菌等等;正气,自然是人体的抵抗力、适应力、康复力,总之是让你健康的能力。
这样说来,是不是实比虚更严重呢?也不见得。实证,虽然若干种病邪在你体内肆虐,可是你的正气充足。这一正一邪在你体内大打出手,于是你浑身难受,疼痛、高热、剧烈咳嗽、持续腹泻,看起来,症状很严重,状态很糟糕。而虚证,邪气可轻可重,但正气一定是不足的,正邪相争,战况一面倒,此时反而不会出现剧烈的病理反应,各种症状显得相对轻微。大多数时候,症状夸张是好事,说明你的正气正在积极地发挥作用;而临终的病人,正气极虚(无力抗邪),生理机能衰竭,一般不会出现剧烈的症状,发热也热不起来、咳嗽也没力气了。
中医看病,首先要辨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虚实辨证出了差错,导致补了邪气盛的病人,泻了正气虚的病人,那就等于趁火打劫、助纣为虐。这种荒中医之大谬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虚虚实实–令虚者更虚、实者更实。说难听一点,就是草菅人命了。
《黄帝内经》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诚然精辟!精气就是正气,记住这十字箴言,相信就能理解虚和实之间的区别了。
对了,我还要告诉你。如今的疾病真是花样百出,你要找一个纯实无虚,或纯虚无实的病人,非常非常难。所以,当你问自己属虚属实的时候,医生很可能给你四个字–虚实夹杂。你别晕,一个很虚的人,怎么可能不感染邪气?跟病邪作过激烈斗争的人,又怎么能不损耗正气呢?
总结:我们对中药里的人参、鹿茸、灵芝、雪蛤等补药青睐有加,认为它们能令我们正气充足。若对正气虚的病人,确然如此;若对邪气盛的病人,就大谬不然了。虚实辨证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中医药目前正在走亲民路线,越来越大众化,但是老百姓自行用药,还是应该谨慎,若对辨证无十分把握,不可轻易用药。